“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喘喘”
贵州毕节黔西一带就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喘喘”。这句顺口溜的由来主要是因为这一带地区每家每户都离不开的一种食物——酸菜豆米。
酸菜豆米作为一道本地人爱的无法,外地人无法理解的美食,开胃下饭,可油滚成酸菜豆米汤,也可直接全素吃,汤汁开胃,夏天有清热解暑,提神醒脑的作用,对于当地人来说,来一锅酸菜豆米汤,那叫一个巴适,走路都精神了,当然了,或许只是因为从小吃惯了,所以一两顿不吃会有想念,所以有了这句顺口溜。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有很多。
因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各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饮食文化。
比如土家族的腊肉烧饼、布依族的腊肉午餐肉、苗族的酸汤鱼片、侗族的酸汤鱼头等等都是美食。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到当地民族餐厅品尝,或者参加当地少数民族酒店的特色美食体验活动,还可以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或者向当地居民了解。
有因为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小吃独具特色,风味独特,包括苗族的酸汤鱼、布依族的草头圪(一种糯米糍)、瑶族的酸豆角,等等。
这些小吃都很有代表性,而且在当地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贵州还有很多其他的小吃,如苗族的酸笋牛肉、布依族的爆炒牛筋、土家族的水煮鱼等,不同种族的特色小吃呈现出的多元文化也是贵州美食的一大特点。
贵州的小吃种类繁多,其中泡粑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传统食品。以下是泡粑的制作方法:
材料:
1. 糯米粉 500克
2. 水 适量
3. 白糖 适量
4. 花生油 适量
步骤:
2. 加入白糖继续搅拌均匀。
3. 把搅拌好的糯米糊放入蒸锅中,用中小火蒸约15分钟至熟透。
4. 取出糯米糊后,用手揉搓至光滑有弹性。
5. 把揉好的糯米糊分成小块,每个小块捏成圆球形状。
6. 锅中加入花生油,烧热后放入做好的糯米球,炸至金***即可。
注意事项:
1. 制作泡粑时,要注意控制糯米粉和水的比例,过少会使泡粑过硬,过多则会使泡粑过于松散。
2. 在蒸糯米糊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火力,避免烧焦。
3. 炸泡粑时,要用中小火,以免炸焦或者炸裂。
材料: 糯米粉500克、开水适量、麻油适量 蘑菇适量、豆腐干适量、花生适量、豆角适量
步骤: 1.将糯米粉放入大盆中,倒入适量的开水,开始搅拌,不用一下子把水加够,要边加水边搅拌,直到糯米粉和水混合均匀,无需揉面。 2.将搅好的糯米粉放入蒸锅中,隔水蒸30分钟左右,不开盖后冷却 3.将蘑菇、豆腐干、花生、豆角洗净切丁备好。 4.将冷却后的糯米粉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凉水,用手搓成小球状。 5.将搓好的小球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至浮出水面,大概需要10分钟左右。 6.将泡粑捞出,装盘,淋上麻油,放上蘑菇、豆腐干、花生、豆角即可。
温馨提示: 1.夏天可以把泡粑放入冰箱冷藏,冬天可以放在温水中加热。 2.如果喜欢口感软糯的朋友,可以在煮的时候多加些水,口感更好。
以下是贵州一些风俗小吃的介绍:
- 遵义羊肉粉:贵州省遵义市的一道特色小吃,曾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入选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中国地域十大名小吃”贵州榜名单。羊肉粉的主要原料是羊肉和米粉,用鲜羊肉熬汤,浇米粉,放羊肉片、调料而食。遵义羊肉粉至今已有300余年制作历史,羊肉烂而不柴,口感美味。
- 贵州宫保鸡丁:用的是糍粑辣椒,咸辣略带酸甜,酸辣是贵州版区别川菜版的重要标志之一。
- 贵阳肠旺面:在贵州众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绝"而著称。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口感,以及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特点。肠旺是“常旺”的谐音,寓意吉祥。
- 青岩状元蹄:属于黔菜系,又叫青岩卤猪脚。据说,清未青岩人赵以炯赴京赶考,启程时,其母就为他卤制了一锅猪脚路上吃,结果赵以炯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因此,青岩人又称卤猪脚为“状元蹄”。
- 丝娃娃:别名素春卷,是一种贵阳街头最常见的小吃。贵阳丝娃娃用米面粉做成薄氏状小圆饼烙熟,将萝卜丝、折耳根、绿豆芽、海带丝、炸[_a***_]糊辣椒等多种佐料,包在面皮裹成小卷食用,再加上当地人喜爱的酸酸辣辣的汁液,口感绵香四溢,极富特色。
- 贵州盗汗鸡: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菜。用特别烧制的陶器和特殊的方法烹制,并且炖鸡不用水,还要经过8小时精心烹饪,才可以达到满屋飘香的效果。
此外,贵州还有炸洋芋粑、恋爱豆腐果、街头炒饭、豆腐皮千层、灌汤猪脚、红糖小糍粑等风俗小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zhaojin.com/post/9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