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的糍粑是一种小吃,糯米加一点水磨成米浆蒸熟,然后用木棍打至粘稠,揉成一团,也可以切成一小块,裹上豆子面和红糖吃,成都这边也叫三大炮,由于案板一边放有钢碟,因击打案板而震动时发出金属响声,发出砰砰砰的声音,来吸引顾客来买。
在四川,切大糍粑其实是一个既需要技巧又需要耐心的过程。因为糍粑的质地较为粘软,直接切的话容易粘刀,所以我们需要一些特别的步骤来处理。
首先,要确保糍粑已经充分冷却变硬,这样切起来会更容易。如果糍粑还是热的或者软的,可以先放在冰箱里冷藏一段时间,待其变硬后再进行切割。
其次,为了防止粘刀,你可以在刀的两侧抹上一层薄薄的食用油或者清水。这样,在切割的过程中,糍粑就不会轻易粘在刀上了。
接下来,你可以把糍粑放在干净的案板上,用抹过油的刀将其切成合适大小的块状。切的时候,要保持刀的锋利,同时力度要均匀,这样切出来的糍粑才会整齐美观。
如果糍粑比较大,可以先切成几大块,然后再逐一细分。如果喜欢不同的形状和厚度,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调整切割的方式。
最后,切好的糍粑可以放在盘子里,稍微摆放整齐,这样就可以直接食用或者用来制作其他美食了。
总的来说,切四川大糍粑的关键是保持耐心和细心,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切割技巧。这样,你就能轻松地将大糍粑切成你想要的大小和形状了。
贵州人,喜欢吃糍粑我晓得的吃糍粑有三种,第一种炭火烤,烤好了就沾白糖,第二种有油炸,放红糖,和黄豆面影子。
第三种***苔煮糍粑,煮好后放点猪油和盐,葱花。喜欢吃糍粑的可以回家试一下。
步骤1
糯米500克放入盆中,加入水盖过糯米,适量多加些水,以免糯米吸水后膨胀露出水面,泡4小时以上。
步骤 2
将泡好的糯米洗两遍,滤干水,隔水蒸30分钟,中间均匀浇上20克水
步骤 3
擀面杖一头用保鲜膜包紧,沾点儿水,将蒸好的糯米连盆端出,趁热用一根擀面杖捣烂,每捣一会儿可将擀面杖沾水以防粘连。
步骤 4
保鲜膜洒上少量糯米粉或者面粉,将捣烂的糯米倒在上面,整理好形状。
步骤 5
放置至少3小时,等糍粑完全冷却,就可切成片。
步骤 6
放入有少许油的不沾锅中煎成两面金黄,或者放小烤箱烤到充气涨起,蘸调料吃。调料可用红糖,syrup 蜜糖水等等。
食材
米半斤左右
方法/步骤
将准备的半斤米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米面备用。
将黄豆洗干净后,炒熟,冷却后用粉碎机粉碎成细粉,装好。
将糯米用温水淘洗干净,用漏水的蒸饭器装好,蒸饭器底部要用干净的帕子垫好,糯米的表面也要用干净的帕子包好,达到保温作用。最好是第一天晚上淘洗好米,用帕子包好放置一晚上。一般放置7-10个小时就好了。
正宗的四川手工糍粑冰粉做法:
1、准备大量凉开水(因每个地方水质不同,可能造成制作失败,用纯净水更佳)。
2、熬制红糖水:500g红糖+250g冰糖+500***,小火熬化搅匀,过滤后备用(用量小且嫌麻烦可买现成的红糖水)。
3、做糍粑:仅供糍粑冰粉用,嫌麻烦可舍弃。100g糯米粉+150g牛奶搅匀,上锅蒸30分钟,冷却后切块,裹黄豆粉后筛掉多余的豆粉,备用。(传统做法:糯米和大米5:2,温水泡4小时后,隔水蒸半小时,放容器内打烂,切小块裹上黄豆面即可。虽然油炸后外酥里嫩口感更好,但技术要求较高,请谨慎尝试)。
4、凉开水200g+石灰10g,搅匀放置,取上层100g备用(不易沉淀过久)。
5、搓5分钟左右,好了装盘即可。
打糍粑的那个工具是:石臼和舂。
1、石臼:是人类以各种石材制造的,用以砸、捣,研磨药材食品等的生产工具。在电气化生产以前,人类的谷物粮食主要是以这种生产工具加工成食品。可以说,石臼是古代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石臼和水井是人类定居点的标志。在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以后,石臼逐渐被淘汰,只在一些没有电气化设备的边远地区仍旧被使用。 在中国的许多乡村,被淘汰使用的石臼仍旧被完好保存着,成为许多人怀旧的对象。
2、舂:意思是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zhaojin.com/post/8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