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美食 > 正文

贵州黎***色美食,贵州黎***色美食有哪些

  1. 贵州侗寨特产?
  2. 贵州黎平小吃有哪些?
  3. 侗族有什么特色文化?

贵州侗寨特产

比较有名的有:侗家腌鱼、油茶苗家萝卜、侗家雨衣、黑糯米酒、手工竹编、苗家砂锅鸡等1。此外,侗家还有许多美食,如黎平香禾糯、侗家黑糯米酒、苗家砂锅鸡等2。这些特产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口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黎平小吃有哪些?

        侗家腌鱼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人口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41%,在这里的侗族人家几乎家家都有腌制和储藏腌鱼的习惯。

侗家腌鱼历史悠久,制作方法独特,堪称一绝。早在清代,侗族人民就开始在自家田间零星养鱼,由于产量较低,就制作成腌鱼储藏。

贵州黎平特色美食,贵州黎平特色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侗族有什么特色文化?

侗族是百越文化的产物,百越文化就是南方文化,是吴越文化和岭南文化的结合点,包括江浙,两广,福建等省(自治区),百越文化在中国影响极深,是属于左镇人的一支。侗族人能歌善舞,无伴奏合唱是侗族大歌的‘’支声复調‘’,他们在世界各地用方言演唱,为侗族文化暢销全世界,赢得了荣誉。侗族的美食也堪称一绝,侗族油茶集中体现出侗族人的智慧和价值。侗族人有‘’饭养生,歌养心‘’的说法,孩子出生到会说话,就开始训练歌唱,学唱娃娃歌曲,侗歌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侗族人集中在贵州黔东南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地区,这次选定黔东南作为CCTV春节联欢晚会的西部景点,一点会更加闪耀侗族文化……

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世世代代以农业为生。大多生活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湖南和广西也有少量分布。按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可分为南侗地区和北侗地区。

贵州省黔东南的黎平、从江、榕江、广西的三江一带为南侗地区。黔东南的锦屏,天柱,镇远铜仁地区玉屏,湖南怀化地区的新晃、通道一带为北侗地区。北侗地区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比较大。

贵州黎平特色美食,贵州黎平特色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侗族没有文字。文化传承靠老一辈的口传心授。以大歌的形式传承下来。侗族大歌闻名遐迩,被称为“清泉般的声音”。2009年成功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劳动歌、声音歌,***歌、叙事歌等。声音歌最为著名,以模仿动物鸣叫为主,歌曲如《布谷催春》《蝉之歌》、《青蛙歌》等。

除大歌外,还有男女之间传情的琵琶歌。有黎平洪州琵琶歌,尚重琵琶歌,六洞琵琶歌、榕江车江琵琶歌。

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不用一钉一卯,代表侗族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鼓楼是侗族聚会、商量重大事情的场所。,风雨桥则是休闲乘凉的地方。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黎平特色美食,贵州黎平特色美食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侗族是个崇尚万物有灵的民族,主要节日有萨玛节。萨玛节是南侗地区流传下来的最古老最盛大的节日。有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萨玛又称大祖母,祭祀自己的祖先萨玛,祈祷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另外,侗族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比如男女之间交友的“行歌作月”。正月初七的“抬官人”活动,踩芦笙堂,跳多耶舞,还有侗族摔跤、侗戏等。

粽子我们每年都吃,甚至也有些人现在将端午节就叫做“粽子节”,这当然是一种戏称。但是你知道吗?在我国西南侗族聚居的一些地方,真的有一个叫做“粽子节”的节日。这个“粽子节”虽然与我们汉族的端午节一样都吃粽子,但在其他的节日要素上却有很大差别。今天,咱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一、侗族“粽子节”的日期和饮食

大家都知道,咱们汉族的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而侗族的粽子节,日期却不是固定的,而是选在每年农历五月插秧结束的一个吉日过节,甚至一片区域内不同的村落,日期可能都不一致,要看农活儿的进度。具体这个吉日是哪一天,要由村里的老者们商议决定。

侗族粽子节

既然节日名为“粽子节”,那么自然是要吃粽子的。在节日前后,准备包粽子的各种材料和包粽子,是节日的重要内容。不过这侗族粽子节的粽子,和咱们端午节的粽子也不大一样,除了常见的三角粽之外,还有他们独特的柱子粽、双对粽等形状。而且,粽子的大小差别很大,小的有几两一个,大的能有十几斤。

柱子粽

牛肉也是侗族粽子节必不可少的食物,而且做法与汉族差别很大,很有民族风情。他们吃牛肉不剥皮,而是用火将牛毛烧掉,然后连皮带肉一起做成“原汁原味”的牛瘪。同时,在饮酒方面,咱们端午节常见的雄黄酒、菖蒲酒都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当地人自己酿的一种米酒,可谓别具风味

带皮的牛瘪

二、侗族“粽子节”的传统节俗活动

咱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常见的一些节俗活动比如插柳啊、赛龙舟啊等等,这些在侗族的粽子节里面都见不到。取而代之的是当地一些别具特色的节俗活动,如吹芦笙、对歌、斗牛等,此外还有邻里之间的拜访、邻村之间的相互拜访等等。这种互访活动很是隆重,无论主寨、客寨男女老少都着民族盛装、吹芦笙、唱侗歌等。这种浓浓的人情味,在今天越来越快节奏的城市社会中,真可谓是“久违了”。

除了以上这些活动,侗族粽子节还有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就是给准新娘和新生儿送粽子。谁家姑娘要出嫁,或者谁家添了宝宝,都要送粽子表示祝贺。不过对准新娘和新生儿虽然都送粽子,含义却有不同。给准新娘送粽子,这属于当地婚俗的一部分:在粽子节这天,由准新郎家的妇女和一位年龄相仿的男子,将十几担粽子送到准新娘的家里。这是一种体现男方家里财力的方式,送的粽子越多,体现男方家庭越富裕。一般给准新娘的粽子有枕头粽、柱子粽、双对粽等,柱子棕最多。这么多粽子,需要男方家里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非常繁忙。

盛装出行送粽子

新生儿送粽子是指嫁出去的姑娘生育了第一个小孩,粽子节这天回娘家,娘家房族内亲戚给新生小孩送粽子的习俗。主要是表达一个对新生命的祝福,房族内挨家挨户都要送,数量不必太多,但不能没有。如果是大家族的话,收到十几二十斤也是很正常的。这些粽子除了给孩子的外婆家留下一点之外,多数都带回男方家里。

三、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节俗

由于汉族的端午节名气最大,同时又有着粽子这一共同的节日符号,所以有一些人将侗族的粽子节视作是端午节在民族地区的演化形式。实际上实地考察一下就会发现,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除了粽子这一符号之外,侗族的粽子节与端午节在日期、节俗活动等各个方面都不对板。而且从节日的象征性意义来说,汉族的端午节有祭奠屈原、祈求健康等诸多意义,这些在侗族的粽子节中也体现的不明显。侗族粽子节的各种节俗活动,体现的主要是当地少数民族对家庭邻里和睦、农业丰收等方面的祈愿。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侗族粽子节与汉文化关系不大,而是自成一体,有着侗族身份的节俗。

参考文献:

邓敏文:《奇妙的侗乡粽子节》,2010年发表于侗人网。

杨红梅:《侗族粽子节的经济人类学研究》,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鸣博士)

看到楼上已经介绍了侗族三宝:大歌、鼓楼、风雨桥,美美来讲讲侗族的节日文化吧。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有着非常多节日文化的民族。一年中,各种节日盛会多达百余次,不同的地区和村寨存在差别,如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年之中就有各种节会活动84次,如春节、活路节、尝新节、三月三、林王节、牛神节、芦笙节、花炮节、大雾梁歌节、四十八寨歌节、斗牛节等等,节日内容广泛,涉及时令、生产、祭祖、信仰、姓氏、英雄、爱情、***、体育等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甚至有的是一村一寨或一族一姓的节日,随着民族文化的融合,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也被侗族人民接受,并发展出独特的庆贺文化。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一些盛大的侗族节日庆典吧。

赶歌会

赶歌会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七月二十日举办,是年青小伙和姑娘们最期待的日子。传说,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为了迎接这一天,青年们会准备、改写或新编大量山歌、情歌,并把自己打扮得干净整洁,以在歌会上一展风***。高坝寨头的绿草坡是赶歌会的中心,中午时就会变成人与歌的海洋,曲调悠扬的山歌此起彼伏,唱出浪漫,唱出精彩。男女青年们更是以歌会友,结交知己,或是寻找到幸福伴侣。

姑娘节

姑娘节是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的节日,在农历四月八日进行,据说是为了纪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每到姑娘节,出嫁了的姑娘们就会返回娘家,与自己的姐妹们欢度佳节,一起唱歌说笑,以及制作一种传统的节日食品——乌饭糍粑,这种食品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香甜可口。等到返回婆家时,姑娘们就会带上很多乌饭糍粑,分赠给亲友,游客们也能有幸品尝这种美味噢。

斗牛节

斗牛节是比较流行的侗族节日,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举办,节前,年轻人会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下战书。等到斗牛当日,斗牛场周围,人山人海,彩旗招展,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斗牛正式开始,牛倌将燃着的火扔到斗牛前边,放开手中缰绳,两牛便打斗到一起,观众齐声呐喊,为之加油助威。此活动不为输赢,只为庆贺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想要探访黔地的侗族文化,可参考下美美推荐的这条民族风光游路线:贵阳—小七孔—荔波丹寨卡拉村—丹寨石桥村—从江—岜沙苗寨—高增侗寨—肇兴侗寨—堂安侗寨—镇远古城西江苗寨

了解更多贵州民族旅游详细资讯,欢迎关注民族使者美美(shizhemeimei56)

56民族行旅游网,带你游遍56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