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美食 > 正文

云南美食赋-美食 云南

  1. 食则珍馐百味出自哪里?
  2. 饮食等于什么文化?对此你怎么看?

食则珍馐百味出自哪里?

《食则珍馐百味》这句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文学,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庄子·养生主》:“一品之美,足以分四时;一味之美,足以分百味。”其中,“食则珍馐百味”是形容食物的美味丰富多样,是对美食的赞美和推崇。这句成语强调了人们对于美味食物的追求和对于丰富饮食文化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钟爱美食的传统。在现代社会,这句成语被广泛运用于描述美食的丰富多样以及人们对于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出自 宋代 吕蒙正 的《破窑赋/寒窑赋/劝世章》。

《破窑赋/寒窑赋/劝世章》

云南美食赋-美食 云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宋代 吕蒙正

版本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

云南美食赋-美食 云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

云南美食赋-美食 云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

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

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

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时来配作夫人。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

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

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

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饮食等于什么文化?对此你怎么看?

一个地域的美食文化属于天,地,人三合局面的和谐共生文化属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桌美食代表一方人。

每个地域由于自身的气候,环境,地理,水质,出产作物与特产,亘古流传下来很多符合本地独有的特色美食。

美食的口味偏向往往取决于本地域的气候条件,顺存与解决本地域人们的所需,比如,四川的麻与辣为代表的美食,帮助川蜀之地的人们除湿解表,解决由于四川独特的湿热盆地气候环境造成的湿热。川蜀之地盛产花椒,麻椒等农业作物,聪明睿智的川蜀先民用此物制作火锅等美食,对抗不利的生存环境,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等等此例,不胜枚举。

美食的食材往往取决于本地的温度与土壤。所谓什么地方吃什么特产。比如,西北地表农作物比较贫瘠,没有那么多丰富的蔬菜水果,作物也是一年一季,那么什么节令吃什么东西就比较符合身体的所需,天凉吃麦,天热吃米,麦的热量是米的600倍,北方人民多爱吃面食,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吃面的热量足以抵抗严寒,南方温暖,吃米温和,不需要大量的热量。所以形成了北麦南米的饮食习惯分界。

美食的做法往往取决于本地的人文与性格。北方人粗狂豪迈,食物做饭多以熬,炖,烩等制作方法为主,求一个营养丰富,扎实富足之意。大快朵颐,大碗喝酒,合了北方人的性格,合了大漠孤烟直的气魄。南方人士,性格温和,慢条斯理,美食的做法要求的精致,作物的丰富,也给美食有了多种多样的展示机会。温文尔雅的食姿,琳琅满目的奇巧之物,合了南方人的性格,合了三月扬州的那份诗雅之才。

饮食习惯的种种,本没有利弊,一物一世界,一个菜品,一个做法,一个习惯,一个规矩,应的却是那份流传千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