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名吃最多的地方是在成都的小吃一条街,是成都市中心区域最出名的地方,也是成都著名的美食街之一
因为成都是一个美食之都,有着许多世界闻名的美食,像火锅、串串香、兔头、麻辣烫等等,而这些美食都可以在小吃一条街找到,所以可以说是成都名吃最多的地方
此外,成都还有其他许多美食区,如宽窄巷子和锦里,也是成都美食的重要聚集地,当地居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到地道的川菜
1.同心路
是距离宽窄巷子比较近的一条路,虽然样子比较普遍,不过在这条路上却有很多美味的小吃,有着老成都的悠久感。
2.奎星楼
奎星楼同样也是一条美食比较多的街道,基本上都是美食店面,很多的成都小吃都可以在奎星楼找到,名字也具有代表性。
3.建设巷
在科技大学附近的一条街道,在成都也是很有名气的,主要的流动食客是学生,因为附近便是大学。在这条街道的小吃价格比较便宜,味道正宗,适合大众消费。建设巷吸引了一批批的食客为之动容。
成都金牛区必吃的馆子有
1、蔡师傅臭一回
地址:青羊北路54号附3
2、陆记蛋烘糕
地址:青羊北路54号附3内曹家巷工人村
3、邓记兔头
地址:一环路北二段102号西侧
4、五嫂香粽
地址:营康西路65号奥林社区90栋
地址:群星路7号附31号
地址:金罗路8号附12号
7、王记锅盔
地址:沙湾东一路明扬大厦底商
8、新加坡妈妈烤包
地址:花牌坊街40号C栋1-7号
9、路边手提串串
地址:张家巷恒德路社区19号楼
10、翟大爷抄手
地址:树蓓巷1号附21号
1 成都太多好吃的小吃了,很难选择哪里最好吃。
2 成都的小吃文化源远流长,各种小吃品种繁多,制作工艺精湛,很多小吃都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所以成都的小吃都很好吃。
3 如果非要推荐一个地方的话,那就是成都市锦里古街。
锦里古街集中了成都许多著名的小吃,比如麻花、灌汤包、锅盔等等,而且锦里的氛围也很好,融合了传统和现代艺术元素,是一个适合游客品尝成都小吃和感受成都文化的好去处。
曾经在成都上过大学,老家是重庆,所以对川菜的感情非常深厚,自己在头条号“芙蓉爱做菜”中推送的菜中川菜口味占大多数,遗憾自己不能吃辣,否则天天做,日日吃,正所谓爱你千遍也不厌倦。
川菜是传播最广,最为大众接受的八大菜系之一,在我们这里,川菜是五部一馆,三步一店,想吃川菜那可不费吹灰之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自天府之国的“美女”具有万种风情,千种姿态,算得上是“大众情人”,她在高档餐厅里光彩夺目,惊艳四座,在街边大排档里妖艳魅惑,迷倒众生,有身份的食客可以品尝“水煮白菜”的精致和高雅,荷包羞涩的布衣可以在麻辣烫或冒菜里大快朵颐麻、辣、鲜、香,爽快得很,川菜的适应能力极强,从不会遭遇水土不服,在各种人群,各种疆域都有拥趸,都占有一席之地。
若说最美的川菜有哪些?那真是太多了。我最钟情,最爱做的是酸菜鱼、水煮肉片、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川味凉面,龙抄手等等等等。
酸菜鱼:酸菜鱼最能体现川菜的精粹,鱼肉嫩,鱼汤鲜,酸中带些许麻,不仅味美营养,而且食欲大开,别提有多爽快。
麻婆豆腐: 一道极其简单的食材,但烹饪方法绝不普通,用尽心思,所以,味道集麻辣鲜嫩于一身,十分惊艳。
夫妻肺片: 将川菜的重味道,重刀工、重技法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一小碗牛肉片,浓浓的佐料覆盖,红油赤亮,麻、辣、甜、香,各种味道组合的恰到好处,上大学的时候在成都吃过一次,好吃到至今依然口齿留香,离开成都后,在别的地方吃到的夫妻肺片与先前的那个相差甚远,所以也不再吃了。
龙抄手:皮薄,肉嫩,汤鲜,对于爱吃混沌的我来说,就是满足了所有对馄饨的幻想,不论是红油抄手,还是原味抄手,统统来者不拒,一并收下,自己在家里也琢磨着如何做,自认为如数还原了龙抄手的味道,每吃一次,都是对曾经的吃过的成都小吃满满的回忆。
酸菜鱼、麻婆豆腐、水煮肉片、龙抄手,这些经典的成都小吃,自己在家经常做,而且味道很棒,喜欢的朋友可以登录今日头条,关注芙蓉爱做菜,了解详细的做法。
(图片来自网络,若侵权,立即删除)
川菜的特点是以麻、辣、鲜、香,很多菜都是经典,都很有是特色,辣的过瘾让人欲罢不能。个人认为最美味的川菜莫过于以下几种:
毛血旺:毛血旺流行于重庆和四川地区,是一道著名的传统菜式,列入川菜菜谱之一,以鸭血为制作主料,毛血旺的烹饪技巧以煮菜为主,口味属于麻辣味。
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四川省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系。材料主要有豆腐、牛肉末(也可以用猪肉)、辣椒和花椒等。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点。
水煮肉片:水煮肉片是以瘦猪肉、鸡蛋为主料用植物油烹制的辣味肉菜,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可以补充优质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维生素、铁等营养素,其特点是:麻,辣,鲜,烫。
鱼香肉丝:猪肉选用三成肥、七成瘦的切丝滑炒,吃起来肉丝质地鲜嫩。其鱼香味并不来自鱼,而是由泡红辣椒、葱、姜、蒜、糖、盐、酱油等调味品调制而成。
宫保鸡丁是川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创始人为贵州[_a***_]人时任四川总督丁宝桢,在任四川总督时创制该菜,流传至今。可清热除火,健脑,健脾和胃,强筋,壮骨,养颜护肤,调经,养阴补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zhaojin.com/post/10499.html
上一篇
贵州美食号-搜索贵州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