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春熙路,宽窄巷子,锦里这些地方随处可见外国人的身影,不光是日本人,其他各个国家,白皮肤,黑皮肤,黄皮肤的人都爱去这些地方,当然成都本地人基本上是不会往这些地方跑的,一般的成都人都是出省去其他城市,只有其他城市的才会跑成都。
能够品尝到“名驰巴蜀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州”的口水鸡,壹周君怎么会不口水直流咧?
简单来说,”口水”这个词,属于大雅大俗👌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彪形大汉边吃鸡边用手背抹口水的囧态,也可以理解成一位翩翩公子,用手帕拭去嘴角鸡汁的文雅之举😁
而用技术手段来解释,是以为你口水鸡中加入了许多花椒,吃到嘴巴发麻了,口水就无法控制地流下来啦😁
所以说,口水鸡这个名字,确实起得有水平,有调性!
口水鸡属于最经典的川味凉菜,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网上有人说“口水鸡”这个名字是郭沫若先生给起的,其实不太准确。
壹周君查过相关记载,其实口水鸡的创始人姓刘,他拿手的是麻辣鸡块,但是这个名字太大众化了,于是他借用了郭沫若在其所著《洪波曲》中,回忆自己少年时在四川吃白砍鸡的描述,起了“口水鸡”这个名字。
一时间,口水鸡打遍天下无敌手,叫响了川渝大地!
口水鸡制作难度不大,只要遵循步骤,出来的味道都还不错,当然啦,南北口味有差异,调料的选择,花椒的多少,属于正不正宗就是另外一回事啦😁
壹周君只简单说说几个注意事项,首先肯定要蒸鸡来做,最好是三黄鸡,鸡用沸水煮10分钟,然后关火焖10分钟就差不多啦,千万不能老。
煮好后的鸡必须要用冰水来镇,口感才更爽滑,但是注意一定要整鸡完全浸入水里,8分钟左右即可。
最后就是切块装盘,以及红油和调料的调配,这些网上的推荐菜谱挺多的,大家根据自己口味来选择就OK啦👌
口水鸡属于川菜系中的凉菜,做法十分讲究,鸡洗净斩成块,在水即将烧开之前把葱姜料酒都加到锅里。水开后再加入鸡肉煮,煮十分钟,时间千万不要太长,这样的鸡肉才能鲜嫩。煮好的鸡肉要立刻放进凉水里,最好是冰水里过一下使鸡肉皮质细嫩紧滑,酥脆不易散烂。最大程度的保持鸡的可溶性蛋白,增加鸡肉的鲜美程度,形成其特有的香型和滋味。配料的制作更是繁复的工序,集麻辣鲜香嫩爽于一身。使其获得了"名驰巴蜀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州"的美称。
还未品尝之时已经垂涎三尺更不用说尝了之后,不论是花椒让嘴发麻还是被口水鸡的滋味真的征服,总之流口水是真的。
谢谢邀请~~
对于外来的美食,成都应该是持包容的态度,并不会看不上外地的美食。
外地的品牌在本地也很多,并且都发展的很好,比如江浙的外婆家和绿茶、内蒙古的西贝、台湾的桃源眷村、潮汕的牛肉火锅、上海的紫燕百味鸡还有新疆菜、东北菜及各式西餐、日料都在成都生根发芽,赢得不少人的口碑。
成都人对于美食向来是很挑剔的,不管任何一家火锅也好、串串也好、改良川菜还是传统川菜,装修的再好、名气再大、服务再好,但是味道不好,到头来还是会被成都人抛弃的。
或许你可以看到有点店明细比较大,但是却人客稀少,有些店面又小装修一般,就餐环境也很简陋,但是来吃饭的人也很多,有些人宁愿等几个小时,或者站在外面吃都愿意,为什么呢?关键就是在于味道,这是是吸引成都人的关键所在。
这些年,川菜也是在不断变化、除了菜品变化、口味改良、装修升级,还不断利用各种场景、渠道去营销自己,面对口味不断挑剔的消费者,也是下足了功夫,不断形成自己的IP。
所以,不管成都也好、外地也好,只要切实拿得出真把式,那才是吸引食客的精髓所在吧。
1.川人口重、不喜清淡。
川菜的确好吃、但口味太重。(一定有人用开水白菜反驳、这不是百姓菜),而其他菜系多考虑烹饪的建康性,不会这么多调料。导致川人吃别的菜就是觉得没味道、不好吃。
2.四川人对美食“固步自封”。
有些川人可能没吃过别的好菜,也可能是过于自大,不敢尝试别的菜系。我太多四川同事出差外地都不敢进当地特色馆子、硬是找川菜馆吃,很多川人都没吃过别地菜系就断言别的不好吃,这种“固步自封”很常见。
3.对待美食方面应该学学东北,对美食心态很开放。自己菜系好吃的有限,但全国各地的美食好吃的都不会拒绝、不会偏见,所以也能看到川菜、湘菜、鲁菜馆子、新疆烤串、兰州拉面、安徽板面、朝鲜冷面等各地风味都很多。但在四川,外地馆子很难开起走。只有在大学门口才能吃到外地口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zhaojin.com/post/1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