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火锅麻辣就是麻辣,气质刚烈,因为汤底的原因油也重,不能吃辣的人接触后可能接受不了;相比于重庆火锅的***大辣,成都地区的麻辣就显得比较细腻,辣味也会轻一些,不是以天天麻辣为主食的游客也比较容易接受,更容易品出不同菜品的味道,也不会是直接辣得连嚼也不想嚼的那种,可以说更能让人接受。主要还是历史原因和地理差异造就了他们的不同。
重庆方言里的“川川”,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倒买倒卖小生意”的意思。重庆人也把做倒买倒卖小生意的人喊成“川川”,在重庆话里“川川”相近的方言短语是“贩子”。例如:春节期间,张三碰见李四问“张哥你最近在忙什么哟?”
李四回答“做点川川生意”。“川川”一词流行于重庆、云南、贵州和四川及周边地区。
区别如下:
1.重庆话和四川话是西南官话成渝片区的方言,它们有一些语音、词汇和语法上的差异。(得出结论)
2.重庆话和四川话的发音有些不同,重庆话的发音带有清辅音的特点,而四川话的发音带有浓重的齿音和舌音。在词汇上,重庆话有很多地方特有的词汇,例如“火锅”是“串串”,而四川话则是“火锅”。在语法上,重庆话和四川话在一些动词和名词上使用方式有所不同。(原因解释)
3.重庆话和四川话的发音有较大的差别。重庆话的发音带有清辅音的特点,重音落在儿化音上,音调较高,语音韵律性强,口音鲜明,而四川话的发音带有浓重的齿音和舌音,重音落在辅音上,音调较低,语音韵律性弱,口音柔和。例如,在发音上,重庆话的"q"音和"j"音比较清脆,而四川话的"q"音和"j"音比较浊化。同样,重庆话的"z"音和"c"音比较清脆,而四川话的"z"音和"c"音比较浊化。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四川人,老家就在四川和重庆的边界地区,多次去重庆玩或者出差,学生时代去重庆考过四川美术学院(不过没考上,哈哈),在重庆所以对四川和重庆之间的一些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很多不了解的人都在纳闷,为什么作为中国八大美院之一的四川美术学院,地址偏偏在重庆?其实是有一定历史原因和学校对品牌考虑的。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具体原因。
原因一,四川美术学院成立时间早于重庆成为直辖市的时间
四川美术学院是一所公立大学,地址在重庆市,名字经过了多次变更,最早创办于1940年,当时的名字叫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底改成了成都艺术专科学校,1953年和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合并成了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59年正式改名为四川美术学院。
而重庆成为直辖市的时间是在19***年6月18日,在这之前重庆市是属于四川的。所以四川美术学院在重庆。
原因二,四川美术学院不愿意改名
重庆成为直辖市以后,已经不归四川省管辖了,但还是沿用了之前的名字。因为学校的名字就是一所学校的招牌,四川美术学院在整个中国都是比较有名气的,中国八大美院之一的名号真的很响亮。如果一旦川美把名字改成了重庆美术学院,这影响力肯定会受到影响的。
原因三,怕名字被四川的学校注册
我们都知道,一个好的名字会影响到一个人和企业的命运的,学校也是如此。做过SEO和新媒体的同学就会知道,好的名字会自带流量,如果一旦川美改名字了,其他的四川艺术学校肯定会抢注的。
至于说到川美学校附近的美食,那真的是多得不要不要的。只要你有钱,只要你想吃,还有什么吃不到的呢?火锅、干锅、串串、万州烤鱼随便你整。重庆小面、抄手和豆花饭等也是当地的特色菜,可以去试试。那里还有很多特色川菜,应有尽有。当年我去耍10多天硬是把嘴巴都吃起泡了......
我是让足球飞,一个80后球迷,如果大家认可或者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和关注我哦。
西南官话中包含了四川话,贵州话,湖南西南的方言,但是有腔调的区别。具体如下西南官话,也称为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上江官话或湖广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西南部以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贵州省的绝大多数汉语地区,以及临近的湖北省大部、湖南省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陕西省南部、甘肃省南部,另在江西省有方言岛,分为成渝、滇西、黔北、昆贵、灌赤、鄂北、武天、岑江、黔南、湘南、桂柳、常鹤等十二片。西南官话中最大的一片(成渝片)的使用人口约1亿。 所以好多西南方向的人方言交流是没有大问题的,我个人所知,湖南和广西的官话受到了广东话,梧州话,客家话的影响,一些字词的发音与这几种相似,所以听起来的话较四川话难听懂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zhaojin.com/post/10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