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四川美食 > 正文

四川人在西安做美食,四川人在西安做美食怎么样

  1. 四川有西安市吗?
  2. 四川快递到西安要多久?
  3. 四川传媒学院在陕西招生人数?
  4. 成都到西安动车几个小时能到?
  5. 汉中民间一直盛行“四川填陕西”的传说,真实的史实是怎样的?

四川西安市吗?

四川没有西安市

西安市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

并且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

四川人在西安做美食,四川人在西安做美食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四川的省会城市是成都市

成都同样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并且是国家中心城市

四川人在西安做美食,四川人在西安做美食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西安市和成都市目前已经通了高铁,高铁行驶时间大概三个小时四十多分钟

四川快递到西安要多久?

顺丰快递隔日达 从成都到西安市区内,一般需要2天,不超过3天时间::从成都到西安市有715公里左右,以经是很远了,但现在的高速路很发达,加上顺风是国内知名品牌快递单位,很快的。如果快递从成都到西安市区内,在正常情况下,一般需要2天时间,不会超过3天时间。

四川传媒学院在陕西招生人数?

一般四川传媒学院在陕西招生的人数是45人左右。四川传媒学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它成立于19***年,原来是成都理工学院广播***学院,后来更名为四川传媒学院是一所公立的本科学校

四川人在西安做美食,四川人在西安做美食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都到西安动车几个小时能到?

3.5个小时能到

成都东站到西安乘坐动车组在3.5—4个小时左右。如果你早上出发比较早,赶下午的动车是可以当天返回到成都的。但是就是时间上比较紧。成都东站到西安早上最早一班动车6:09分发车,西安北站到成都东站最晚一班动车组19:50分发车。建议提前订好返程车票。希望能帮到你。

汉中民间一直盛行“四川填陕西”的传说,真实的史实是怎样的?

实际上,汉中民间盛行的“四川填陕西”,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的继续,谓之“湖广填陕南”。

汉中地区虽然是陕西的一部分,但地理位置却离四川很近。这块地方,自宋朝末年一直到清朝建立,可以说饱受战火涂炭。先是宋金战争,继之宋蒙战争,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满清与明朝的战争,都对这块地方大肆杀戮。从而使四川、汉中地区由人口密集的天府之国,变成荒无人烟的鬼城。沃野千里却人口稀少。以汉中地区的汉阴县为例,明朝万历年间“汉阴县有户六百七十,口三千五百七十六”,明朝末年则“破颓者仅存十余间”,“土著无多,所存十之一、二”,基本变成了无人区。据专家统计,到清康熙年间,陕南地区百分之七十的人民死于战祸或移民他乡。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向康熙皇帝提出向四川一带移民的建议,得到康熙批准。于是圣旨一下,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十余个省市开始向该地区移民。

除了行政命令之外,汉中地区的移民主要靠优厚的国家政策,吸引人们前来垦荒。这里赋税较低,地租极轻,对无地耕种的流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通过大规模的移民,这里变成了“十家九客户,百年土著无”。移民经历了很长时间,对当地人民形成了深刻印象,所以从祖上就开始相传,不让后人忘记我们来自哪里,逐渐形成了一个个传说。“四川填陕西”的说法,估计便是当年湖广填陕南的误传。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说过“湖广填四川”,但听说过“四川填陕西”的就比较少了,这种说法主要在汉中一带盛行。

其实,“四川填陕西”并不是单独的***,而是“湖广填四川”的后续、延伸。究竟怎么回事呢,下面就简单说说。

处于新旧朝代交替之际的老百姓,日子最是难过。力挺旧朝有可能死,支持新朝也有可能死,能活下来真的得凭运气。

四川的人口锐减问题,主要是由于明末清初的兵祸。《四川通志》有这样的记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张献忠入四川,杀得四川人头滚滚,史料记载“川人死亡过半”;清军入川打败张献忠后,也举起屠刀,***取“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中的做法,不区分“张贼”还是无辜平民,一律杀戮。

1649年,清朝刑科给事中陈调元奏报朝廷时,汇报了一些入川清军将领乱杀无辜的情况,“不得已而动大兵剿之,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全城俱歼,或杀男留妇。”

不管他们是不是真的不得已,反正结果就是要么全城杀光,要么杀掉男人留下女子。

还有1662年至1664年间,四川爆发夔东十三家起义,清廷派大军镇压,后对四川民众进行大规模杀戮,史载“扫穴无遗类”、“数万巨寇,无一漏网。”

杀来杀去,四川人口自然就少了。清廷派往四川的官员本以为蜀地是丰肥沃土,踌躇满志的上任,去了才发现传说中的天府之国竟然这般荒凉残破,赶紧上奏朝廷移民。

康熙收到的类似奏报很多,也知这是个必须解决的大问题,因为人少代表着税赋少。便于康熙三十三年颁了一份“招民填川诏”,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移民四川,这就是“湖广填四川”。

但人口锐减的不只是四川,还有离四川很近的陕南,包括汉中、安康、商洛等三个地区。

明末起义军本来就是兴起于陕西省,陕南不可避免地被波及,其受害之烈,比四川有过之而无不及。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明万历四十六年,汉阴县有户六百七十,口三千五百七十六”,但到了明朝末年,汉阴县城“破颓者仅存十余间”,“土著无多,所存十之一、二。”

康熙初年,陕南部分府县的编户里数是这样的,汉阴4里、旬阳4里、镇安2里、商南1里、山阳2里、平利1里、白河1里,从这些数据就能看出陕南萧条荒敝的程度。

移民史专家曹树基估计,当时陕南大约有70%的人口或死于战乱,或转徙他乡。为了避免土地荒置,同时也为了增加赋税,清初朝廷***取了一系列优惠经济措施,以增加战乱地区人口。

比如,顺治年间曾先后颁布《垦荒令》、《垦荒劝惩则例》,明文规定奖励垦荒有功者,并把垦荒的多少与户口的增减作为对地方官的考核依据,康熙年间进一步修改垦荒条例,规定了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招徕流民开垦荒地。

但真正大规模的陕南移民,发生在“湖广填四川”之后。各省移民历经千辛万苦进入秦巴山地,由东至西,经过平原,再进深山。

到了乾隆年间,移民基本上填充了汉水谷地和秦巴山地的老林地区,移民潮流大致在道光年间进入尾声。据统计,那时陕南各地客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大致在80%至90%之间,其中以湖广人最多。

这就是“四川填陕西”的传说,其实不是用四川人去填,而是借着“湖广填四川”的政策填陕南。

移民效果如何呢?非常好。

还以汉阴县为例,人口从前面提过的明万历朝的3576人猛增到清朝道光朝的123300人,成为“十家九客户,百年土著无”的“五方杂处的”移民区。

这些移民的迁入,使陕南许多山区得到广泛开垦,耕地面积大为增加,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促进了陕南的经济发展。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