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刚好是“昆明”作为地名的1400周年。
最初,“昆明”是生活在今天滇西、川西南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而不是一个地名。
这个古代民族的名称古代文献中曾被记录为“昆”、“昆弥”或“昆淋”。
“昆明”作为地名出现是在公元619年,也就是唐朝武德二年,距离今年正好1400年,当年,唐朝设立昆明县。
当时的“昆明县”位于今天四川省盐源县境内,意即:该县是古代“昆明”民族繁衍生息之地,而不是今天之昆明所辖区域。
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立云南行省,云南开始作为一个省份出现。元世祖将“昆明”这个地名赐予云南省,在今天昆明辖区设置“昆明县”,同时将云南行政中心从大理迁到昆明县,昆明成为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今天。
今天昆明所辖区域建城始于765年,当年,南诏大理国开始建造拓东城——当时这个区域名字还不叫“昆明”。2019年是昆明建城1254年。
因此,“昆明”作为地名的历史和昆明的建城史不是同一个概念。
作为一个云南昆明人,这个问题难不倒我。昆明是云南省会,位于云贵高原的滇池盆地上,旧城区三面环山,南临滇池。由于所处经纬度和地形的原因,所以气候宜人,植被丰富,故此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的春城的美誉。那么,昆明这个名字的起源是什么呢?
在西汉早期,在今天的四川西昌以南,云南洱海以东,滇池以西的地区,存在着一支古老的民族,被称为昆明蛮。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曾如此描绘昆明族的生活习性与地域:
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汉武帝想要征伐昆明,故此仿照滇池在长安西南开凿了昆明池。后来,汉朝将西南地区纳入版图,在滇池盆地设立了益州郡,郡治在滇池县,就是今天的昆明市晋宁区。隋朝在此设置了昆州。到了唐代,西南地区有三个地方被成为昆明。一个是今洱海地区的昆明国,亦称昆弥国;一个是隶属于巂(xī)州的昆明县,在今四川盐源县;第三个是位于滇黔川三省交汇处的昆明夷。可见,在隋唐时代,昆明还不是今天的春城,这个称呼有时候是指地名,有时候仍是西南民族的称号。
唐朝时期,云南一带在南诏国的统治下,公元765年,南诏国在昆州设置拓东节度使,并建筑了拓东城,作为南诏国的东京,之后改为善阐府,称为善阐城。故址在今盘龙江与金汁河之间。后来,大理国取代了南诏,在这里建立宫室,城区范围被扩大,向盘龙江以西发展,当时被称为押赤城。
元朝灭亡大理,于1254年在这里建立了昆明县和官渡县。到此时,昆明一词才成为今天这座春城的名字。昆明县在元朝作为中庆路和云南行省的治所,所以又被称为中庆路城。经过元代的扩建,城市规模到达了今天的五华山。明代,改中庆路为云南府,洪武十五年扩建城池,一律改为砖墙,并扩展到今圆通山一带。昆明城周九里,高二丈九尺二寸,形似梯形:西北呈长方形,东南呈三角形。
环城有河,可通舟楫。有六个城门,分别是:东门咸和门(今小花园一带);东北门永清门,(今圆通公园大门前);北门保顺门,(今北门街尽头);西南门洪润门,(今小西门一带);西门广远门,(今文林街与建设路口一带);南门丽正门,俗称近日楼(今南屏步行街东口)。
“各门均有楼,分别为殷春、壁光、拓边、康阜、眺京、向明(清初改为近日)。”
清代和民国时期,昆明城有过多次修缮,但规模一直保持在明代城池的范围。1922年,昆明县被改为昆明市。经过后来不断的扩建和拆除旧城,发展了将近百年的时间,才形成今天的昆明城区。
昆明为什么叫昆明呢?昆明这两个字既不是因为山得名,也不是因为水得名,而是曾经生活在云南西部的一支少数民族部落叫昆明族,正是因为他们这个少数民族部落才有了今天的昆明。
在很久以前的时候云南的乌蛮、白蛮兴起,随着他们的兴起势力范围越来越大,部落不断进行扩张,后来扩张到了昆明族的地盘,最后抢占了原来属于昆明族的土地。昆明族被迫全部进行迁走,在迁移的过程中经过千山万水克服重重困难和艰难险阻,最终绝大部分昆明族人走到了现在的滇池附近的位置,以前的滇池比现在要大很多。昆明族来到这里后,发现这里有山有水,气候不冷不热四季宜人,整个地势也非常的平坦很适合种植及放牧生存,于是他们就在滇池周围长期居住了下来。经过很长时间的繁衍壮大,最后成了滇池最为强大的种族,这就是现在昆明的由来。
“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多亏了“亏名”盘龙五华八门花都城,正义路南口正南门的近日楼,日与比日月,昆明城,1928年定为昆明市,当时的拓东,金碧,昆明,最后确定昆明,昆明市第一任***马珍,到马家大院值得考察,昆明市的来龙去脉。
梁思成先生一封信保住了日本的京都丶奈良古城,却保护不了自己国家的古城,悲哀啊。昆明城盘龙五华八门花都城,见不到询问一下,昆明的护国桥还得到楚图南关心。
要是一个不拆,想想北京那个气派,将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古城!其实仔细观察古人们建造北京城已经考虑过将来的交通住行的出行问题,也遗留将来地道的地方!避免建筑物被拆的思路!当时的打井技巧和盖挖逆作法施工技术已经成熟了,地道式通车道底下是排水管道都在考虑之中,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梁思成,吴晗都在过昆明西南联大,昆明城的新昆明盘龙五华八门花都城沙盘模型他们都参考过,回到北京“贵人多忘事”。 十分敬佩梁思成夫妇为保护老北京文物所做出的努力。许多文物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让人遗憾。吴晗说那时交通堵塞,事故很多,有些言过其实。我小时候住在西直门内大街,记得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城内半天也见不到一辆汽车,公共汽车线路少,自行车也不多,就没见到过交通堵塞。现在保留的一些老纪录片对此也反映的很清楚。
昆明,别称:春城,云南省省会,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 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著名景点有石林、滇池、翠湖、金殿、圆通禅寺、金马碧鸡坊等。
“昆明”一词作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难稽考。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见诸记载,“昆明”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今保山)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由此可见,“昆明”一词是古代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族称。
“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按此处置昆明县,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镇(今盐源县境)。唐代为什么把定笮镇命名为“昆明”,记载当中已写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此处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盖汉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云南西部地区。直到南诏、大理国时期,乌蛮、白蛮兴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为乌蛮、白蛮据有,昆明族才东迁滇中,聚居于滇池周围。宋宝祐二年(1254年),元灭大理,在鄯阐设“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延续至今。“昆明”一词的含义,晋常琚解释说:“夷人大种日昆,小种日叟。”这句话可解释为人口众多的昆明族。
云南松鼠的6种品种:
1.金花鼠:
金花鼠别名花栗鼠、斑纹松鼠、五道眉,是松鼠家族中体形最小的成员,身长11-15厘米,尾长12厘米左右,体重大约100克,寿命平均为5-10年,属于昼行性动物。它们有两个象仓鼠一样的颊囊,用以储存食物。(嗯,那个能往嘴里塞下一把栗子的“耗子”就是金花鼠。)金花鼠是极为爱清洁的动物,总是在不停地清理自己。金花鼠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主要食各类坚果、豆类及草本植物、农作物***,亦食昆虫及植物的绿色部分。
2.岩松鼠:
岩松鼠是中国的特有品种,体型较大,体长20-35厘米,尾短于体长,尾大且毛蓬松,有颊囊。背毛青灰色,腹毛灰***,尾毛与背***似,但色浅,背腹无明显界限。(这个“灰不溜秋”的就是啦!)它们白天活动,主要以野生果实或植物***为食,如坚果、胡桃、杏等,但有时也会偷食农作物。
3.魔王松鼠:
魔王松鼠按毛色可分为黑魔王、红魔王、三***王。魔王松鼠的耳朵和尾巴的毛特别长,能适应树上生活;它们使用像长钩的爪和尾巴倒吊树枝上。它的体长大约为18-26厘米,尾长而粗大,尾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二以上,但不及体长。(耳朵上有一撮毛的就是魔王啦!)魔王松鼠主食水果、***、荤类等,在繁殖期间会吃鸟蛋。是对主人非常温顺的小家伙,大家可不要欺负它呀!
PS:雪地松鼠其实也是魔王松鼠的一种(看耳朵就知道啦~),但毛色罕见因此十分珍贵。
4.三彩松鼠:
三彩松鼠原产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是栖息于热带雨林的中型松鼠。它们身长约20厘米,尾长约15厘米,从头顶到背部直到尾巴都是黑色,身体两侧有条状白色斑纹,前肢与腹部为黄褐色。在毛色普遍朴实单调的松鼠中,是较华丽的一种。
5.虾夷松鼠:
虾夷松鼠身长约25厘米,尾长约20厘米;冬季时,背面为灰色、腹部是白色,耳朵有长毛;夏季时,全身为淡淡的红褐色,耳朵没有长毛。我们是会变色的小松鼠哦!(虽然耳朵也有毛但和魔王不是一个感觉哦!)
6.红腹松鼠:
红腹松鼠体背为灰褐色,腹部为红粟色,大都单只出现,除了生殖及哺育季外,是台湾最常见之松鼠,俗名蓬鼠。红腹松鼠的体长在20厘米左右,重量多半在500克以下,全身仅头、胸、腹部和四肢为短毛,其余均为长毛,尤其尾毛极为蓬大,故俗称为“蓬鼠”。(赤色肚子的就是红腹松鼠啦~不过它的体色变异极多,有时还会发现白化个体,即使是身上具有灰白圈、块斑或条斑者也很常见见,所以昔日的学者就常因此而将之误分类为好几种。)
1.云南土味小店2. 云南土产小铺3.云南土味美食家4. 云南乡村鲜味5. 云南乡村土货铺6. 云南地道小铺7. 云南本土鲜品8. 云南农家好味道 9.云南田园小铺
1. 取名字的方式很多,可以根据云南本地特产的特点和卖家的定位来确定。
2. 云南本地特产的特点是多样性和独特性,可以考虑在取名字时突出这些特点,例如使用地域特色词汇、突出产品的原产地等。
同时,根据卖家的定位,可以选择与目标消费者群体相关的词汇或者情感词汇来取名字,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3. 取名字时,可以参考一些成功的案例,了解其他地方的特产在抖音上的取名方式,同时也可以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取名字。
另外,取名字后还需要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通过优质的内容和服务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购买。
云南省昆明市南屏片区宝善街(中国民生银行对面)
建新园于1906年建立,原名三合春,是云南一家比较正宗的主打过桥米线的老字号餐厅,被国家商务部评选为“中华老字号”,以其独特的风味,吸引着中外众多食客,被誉为宝善街“第一金字店”,至今已火爆100多年,是云南人气旺的中华老字号餐馆。其招牌美食是过桥米线,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吃法特殊,具有碗大、烫、生肉、料多四大特色。除了招牌的过桥米线之外,建新园的脆哨米线、凉米线都是深受昆明人喜爱的小吃,被授予中国名点,四喜凉食被授予中华名小吃。建新园被评为中华餐饮名店,是云南餐馆界响珰珰的金字招牌。
1.外婆味道
2.云南人家餐厅
3.曲靖福满楼
4.腾冲和顺人家酒楼
5.老滇山寨
6.玉溪鸿源饭店
7.丽江云雪丽餐厅
8.大理段公子餐厅
9.滇菌王
10.西双版纳曼飞龙烤鸡
1.外婆味道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zhaojin.com/post/10099.html
上一篇
云南美食冻-云南冷冻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