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面加少量小苏打,揉匀,再与油面揉匀,成为油发面;
4.糖面。另取油发面总量三分之一的面粉加等量的糖,温水适量揉匀(喜欢甜可以增加糖面的量);
5.油发面擀成两个薄饼,糖面擀成一个薄饼,把糖面饼夹在两个油发面饼中间;
6.切成宽约六厘米,长约九厘米的长方形,中间再切通三道裂缝,用手翻成图案花状,即下油锅缓煎。上下面饼遇热后会向外发开,中间的糖面饼遇热后即均匀地粘贴在上下面饼上,整个糖花黄中透红,看去很像雕刻的图案画模型,酥脆香甜,是逢年过节的头等美食....
1、主要食材:中筋面粉500克、水600克、玉米油38克、细砂糖50克,馅料:黑芝麻30克、面粉30克、细砂糖65克。
2、先将600克水、38克玉米油和50克细砂糖倒入锅内,小火加热至融化后,转中火再加热至沸腾。
3、待锅内水沸腾后熄火,将面粉快速倒入锅中,然后用铲子翻拌均匀,一直拌到看不见干粉即可。这里建议大家用不粘锅,要不然烫熟的面粉,非常容易粘在锅底。
4、揉面板上抹适量的食用油防粘,把烫熟的面粉倒在揉面板上,晾至不烫手后,揉成光滑的面团,一开始揉的时候可能会有点粘手,但持续揉下去,就会变得软而不粘手。
5、将揉好的面团均匀的分成22个小面团,分割好后盖上保鲜膜,防止被风干。
6、面团揉好后,来做馅料,把30克黑芝麻、30克面粉和65克细砂糖倒入碗中,搅拌均匀即可。
7、取一个小面团,用手掌将它按扁,边缘再稍微捏宽一些,然后放上适量的馅料,馅料不建议放太多,要不然炸的时候,容易露馅。
8、把它包起来即可,包好后用手掌将它按成中间高周边低的造型。剩下的面团和馅料依次操作。
9、锅内倒入半锅食用油,油温烧到3成热后,把生胚下锅,转中小火来油炸,油炸期间一定要多次翻动,这样两面才能受热均匀,并且炸好的糖糕才会是空心的。
10、一直炸到糖糕两面上色金黄,就可以控油出锅了。
1.准备材料。
2.大米冲洗一下加入水、酒酿、白糖用搅拌机打成米浆(注意要打的细腻些,不要有颗粒。
4.发酵至2倍大,表面有密集小气泡即可。
5.倒入模具约6分满,静置半小时,待米浆涨至八分满时。
6.表面洒少许蔓越莓干。
7.入开水锅中大火蒸约16分钟。
泸州,位于四川盆地的长江河谷,这儿的人,钟爱糕点,不是西式面包,就最传统的那种中式粑粑。
比如白糕和黄粑,泸州人是从小吃到大。
泸州白糕,是以糕类小吃著称的,始产于1920年代的“三义园”白糕店,以其美、嫩、香、甜、爽口的特点闻名巴蜀,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早点佳品,有的还在筵席上作“过中”点心。白糕之名,久盛不衰。白糕,选用上等的大米,以白糖、桂花糖、猪油为原料,用提糖方法精制而成。刚出笼的白糕,洁白滋润,香气袭人,让人欲罢不能。那些去了外地的人,只要回来泸州,都一定要再吃上一屉。
一个地道的老泸州吃货会告诉你,白糕的真名叫:“桂花猪油提糖白糕”。当然泸州个乡镇告诉你,它还有一个土得掉渣的名字叫“泡粑”。直到今天,泸州白糕以其美、嫩、香、甜、爽口的特点闻名巴蜀,成为一种老少皆宜的早点佳品,有的还在筵席上作"过中"点心。虽然很多人说它正宗难寻,但是其做法还依然有记录,并未失传,泸州白糕选用上等大米、白糖、桂花糖、猪油为原料,用提糖方法精制而成,故全称桂花猪油提糖白糕。刚出笼的白糕,洁白滋润,香气袭人,诱人食欲。那白糕中心如处女的“守宫砂”一点,是白糕的点睛之笔。
同样手工制作的黄粑,独到之处在于包料选择的良姜叶,烹煮中叶片里的芳香油渗透入味,香气扑鼻,甘甜绵软。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五毛钱一个的黄粑,上班路上的人们几乎是人手一个。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zhaojin.com/post/10019.html